专题·乡村振兴

  • 基于农业现代化需求的职业院校青年农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探析

    张建红;唐伟杰;

    根据国家推动做强农业科研、社会服务、生产经营、农村创业等四方面农业现代化支撑人才的工作部署,立足职业院校在青年农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特点,通过研究青年农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面临的困境,从新思想、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四个方面探讨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证训融通、学创融洽的实践方法,探索了“四新四融”的青年农业人才培养路径。

    2024年02期 v.23;No.11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 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关联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李本云;

    选取浙江省201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两系统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分别选取办学规模、产业兴旺等10个一级指标,在校学生数、村卫生室数量等35个二级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基于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以及灰色关联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呈同频上升趋势,综合发展指数均已达0.84;耦合协调度逐年递增,2019年起已处于第9等级,即良好协调阶段;各指标因素大多呈强关联或较强关联,但部分指标仍处于较弱关联。为实现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调纵深发展,应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势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精准培养“新农人”、健全人才引进和福利激励保障。

    2024年02期 v.23;No.117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 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SWOT模型分析与路径研究

    李雪莉;李尽晖;

    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进行PEST与SWOT分析,并以此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PEST-SWOT模型,提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完善专业课程建设;消弭社会公众偏见,提升农村职教认同;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2024年02期 v.23;No.117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历史·价值·实践: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

    但兰兰;

    职业教育是新时期构建技能型社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能,更是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美好生活的核心之要。回溯近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其与共同富裕追求史不谋而合,呈现同向而行、并驾齐驱之势。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在物质—精神、区域—城乡、产业—人才三维度的价值意义也日益凸显。因此以价值为导向,提出职业教育实践路径。从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三方面切入,分析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与动因,以探寻我国未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向。

    2024年02期 v.23;No.117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政策支持下农业供给侧需求对新农人职业能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杨光;印建兵;

    农业供给侧需求是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下重要的社会活动,关系到民生福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效率提升等与政府政策实施及新农人职业能力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广泛调研、数据分析、计量验证、科学假设等各变量机理的研究,发现政策支持下的农业供给侧的主体性需求对新农人职业能力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对加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及促进乡村农业振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4年02期 v.23;No.117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专题·普职融通

  • 教育公平视野下普职分流的思考与启示

    陈德泉;何杨勇;

    认同普职分流的观点主张普职分流有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反对普职分流的观点认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对应的是社会底层的职业,依照才能选拔并不公平,不利于职教学生的发展。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普职分流只是影响职业分层和教育公平的因素之一,它还受到社会、家庭、认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推动现代教育体制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错位发展,完善普职平等的教育制度,优化按劳分配的薪酬体系等措施,确保实现普职协调发展。

    2024年02期 v.23;No.117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高等教育普职协同创新研究

    康诚轩;李保忠;陈新忠;

    统筹高等教育普职协同创新,是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的必经之路,也是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内在要求。目前两类高等教育协同创新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仍存在适应功能尚未完全实现、目标达成功能发挥相对滞后、整合功能释放效能偏低、潜在模式维持功能触发负面效应的问题。为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普职协同创新,需满足社会需求来增强适应、培养全面人才来夯实目标、建立协同机制来强化整合、营造文化环境来加强维持,不断加快二者协同创新的步伐。

    2024年02期 v.23;No.117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 英国“双重制”的兴衰之鉴:我国普职教育平等发展

    陈礼业;徐国庆;

    英国“双重制”的生命周期仅二十余年,其兴衰之旅大致经过了酝酿、兴起和衰退三个阶段。对技术教育进步需求与学术教育保守要求之间矛盾的调和作用,使得“双重制”顺利实行。然而,地位与权利的不平等带来的趋同现象,促使英国高等教育公共部门丧失自身职能与特色,最终导致“双重制”的终结。韦弗等人构想的“双重制”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教育发展皆利大于弊,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应从确保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权利与地位的平等,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加强职业教育的质量建设,破除阻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不良社会环境三方面着手,推动我国普职教育平等发展,以确保社会、个人与教育等协同发展。

    2024年02期 v.23;No.117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产教科融合

  • 基于CIPP模式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孙健;王琦琪;郑大伟;周向峰;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是以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行为作为对象,依据一定的评价原则与标准,以满足利益相关方要求为目的开展的系统性价值判断。CIPP评价作为一种全过程评价,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思路高度吻合。有必要以CIPP模式作为框架,借助SPSS和AMOS等分析工具,构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同时,以层次分析法(AHP)确立评价指标权重,最终形成基于CIPP模式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024年02期 v.23;No.117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 行业协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境况、困顿与路向

    单文周;李忠;

    行业协会是架构产教协同发展的纽带和桥梁。提升行业协会在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服务指导能力,是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进程中,行业协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程度却相当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协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存在着系统性的短板: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政策体系不完善、行业协会与职业院校之间缺乏有效合作、部分企业对现代学徒制建设存在着消极应对态度、行业协会自身发展不足。要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亟需及时优化行业协会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政策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间的有效合作机制、强化合作企业的重要育人主体作用、以及加强行业组织自身建设。

    2024年02期 v.23;No.117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4年选题与组稿重点

    <正>1.普职融通、普职协调创新研究2.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研究3.技术赋能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4.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与职教高考制度研究5.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践与创新研究6.职业教育评价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研究7.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研究

    2024年02期 v.23;No.11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征稿启事

    <正>《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双月刊)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4-1726/G4,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272X。本刊立足高职教育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着跟踪国内外动态、鼓励学术争鸣、服务教育实践的办刊主旨,为广大高职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开放的学术平台。

    2024年02期 v.23;No.117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