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慧;
科教融汇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成为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形态作为科教融汇系统内在结构与形式的统一表达,基于多案例研究发现其生成经历初发期、发展期和稳定期,结构呈现出从网络关系构建、聚焦到拓展的变化,形式展现出从科技与职业教育信息对接、科技要素流入职业院校到科技要素与教学要素有机融合的变化。这一过程揭示了基础场域是前提条件、技术研发能力是核心载体、信息转化能力是直接表现和制度文化是重要保障的科教融汇内在逻辑。形成高质量的科教融汇系统,重点需要从夯实科教融汇基础场域、优化科教融汇协同网络和加强制度创新方面构建与之匹配的运行生态环境。
2025年05期 v.24;No.126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刘司可;
采用近年来被引入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选取中国内地31个省份高职生本地就业样本和5个条件变量,对经济总量、主导产业、学生规模、校企合作与政策保障因素在产教融合影响高职生本地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教融合对高职生本地就业的影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不能产生决定性影响。高职生本地就业状况良好存在4条组态路径,即校企合作推动下的特色产业激励型、技能培育支持下的人才供需适配型、政策保障吸引下的技能社会发展型、职业教育引导下的政策市场双驱型。存在2条引致高职生本地就业状况欠佳的路径,即就业信心不足型与政策保障缺失型,且与高职生本地就业状况良好路径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各地在吸引高职生本地就业时应注重因地制宜,通过产教融合要素条件的合理搭配,形成适宜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策略。
2025年05期 v.24;No.126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苏耀添;王科;白景元;
在科技革命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面向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高素质现场工程师,已成为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与现实诉求。面对智能化、数字化等新应用场景的迅速演进,当前现场工程师核心能力的培育在人才规模与结构配置、教育理念与方法创新、能力层级与效率提升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作为职业教育内在属性的产教融合,构成提升现场工程师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为此,应系统建立“需求牵引—分层响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虚实结合-双师赋能”的教学模式,构建“共赢共享—生态联动”的产教融合协作体系,推动智能制造领域现场工程师的全链条、高质量培养落地实施。
2025年05期 v.24;No.126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孙语优;李峻;
深化产教融合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也是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的核心枢纽,对构建现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基于三螺旋理论,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在螺旋互动层面存在制度缺位与机制虚化的结构性矛盾,在政校企协同层面存在利益分化与师资困局的机制性障碍,在监测与反馈层面存在评价失真与闭环断裂的系统性缺位困境。为化解现有困局,需要在政策扶持方面,以生态主义为中心,完善产教融合动态保障机制;在利益共融方面,以层次化课程体系为纽带,塑造共生共享的产教利益共同体;在评价驱动方面,以螺旋上升为目标,完善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实质性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2025年05期 v.24;No.126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